
见识决定眼界,眼界决定未来。为了加强集体主义教育,帮助学生学会生活,增长课外知识,开阔人生视野,培育国情意识,2024年4月13日、14日,我校借力专业研学机构,组织学生走出校门,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春季深度研学劳动实践活动。
2024年4月13日清早,在学校运动场举行了简短的研学劳动实践活动启动仪式。在启动仪式上,副校长符枫妹代表学校做安全教育讲话,提出文明研学要求,强调研学活动注意事项。学校副校长李俊杰为三家研学机构授旗。学校副校长李俊杰、副校长符枫妹、研学导师以及近1200师生共同参加启动仪式。
与历史邂逅,汲取文化的力量
迎着初升的太阳,孩子们神采奕奕,整装待发。他们高举“传承红色基因﹒探索科学奥秘”的活动标语,第一站来到了临高角解放公园,在这里,我校全体初中学生向烈士献一束花、敬一个礼,瞻仰英雄、缅怀先烈、铭记功勋,让红色基因、革命薪火代代相传。
随之来到临高耕读山房,在家风先贤馆,学生充分了解黎安村百姓世代以农耕为主、以‘耕读’传家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、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对于学生成长的过程而言,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,更是眼界的开阔、身体力行的实践。学生们还体验了做本土特色美食“薏粿”,沉浸式的体验推动了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关注,从小做起,从我做起,做一个真正能传播本地文化“先锋者”。
第二天,初中部的同学们来到了椰子王国,置身椰子王国,徜徉在椰子文化的海洋里。同学们在解说员的介绍过程中,充分了解海南特色文化及椰子的相关知识,且在椰子美食制程区,了解到本土企业先进的生产线,清晰地了解一颗椰子如何一步步成为椰子糖、椰子饼等产品的整个过程,对本土企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。
在海南省博物馆,同学们跟随导师的步伐,沿着时光的印记,漫行在海南的风土人情里。展览通过实物、文字、图片、录像等形式,介绍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海南解放的各个历史阶段,更直观地感受人民共同奋斗、建设海南的历史。
一张张历史照片,一件件珍贵文物,让同学们了解到宋氏家族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。宋庆龄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发展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,她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女儿,深受国人的爱戴和崇敬,她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而奋斗。
与山川相逢,感受天地之大美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博闻雅识砺志笃行”,高二年级的同学们抵达了火山口地质公园,了解火山口地质结构的形成,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我们所生活的土地息息相关,我们带领学生去丈量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天地,而是希望他们从这广袤的天地中坚持初心、追寻自我。
夜幕降临,点燃篝火,歌声飞扬。4月13日晚,初中、高一的研学师生来到潭丰洋湿地公园,公园内响彻“力行近仁,岁月是深读的课本……”,全体师生共围篝火奔跑,尽展西大实中的风采,随后又齐看烟花秀,焰火五彩纷呈,尽享文化审美和人文精神的盛宴。
与科技对话,响应未来的召唤
从云端到泥土,从自然到人文,再从历史到科技,这一站,我们来到了文昌国际航天城。选择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此次研学的目的地,是为了让学生在感受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改变,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,体验科研创新最前沿最顶层事业所带来的震撼,进而激活学生们内心的科技种子,不断生根、发芽,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做准备。
研学是行走的人生课堂,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玩与参观,而是一次开阔眼界、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。从前,书本是我们的世界。而现在,世界才是我们的书本。
鲜衣怒马少年时,且歌且行且从容。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李英华表示,学校高度重视研学劳动实践活动,希望通过开展深度研学、劳动实践,让研学实践成为行走的人生课堂,让研学活动成为学校课堂的延展课程,让研学基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。李校长在研学工作部署会上指出,安全是最大的研学价值追求。李校长要求,研学活动课程设计要有主题,过程管理要组织落实好细节,确保平安研学、安全研学,要挖掘好研学价值,要让西大临实学子实现行在路上,学在途中,达成研有所得,学有所获的研学目标。李校长特别强调,要高标准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研学劳动实践活动。活动特意安排在13号、14号,就是要通过研学活动来涵养西大临实学子优质名校学子的特有气质,要让学校的研学活动能成为镌刻学生内心深处一生一世(1314)的美好记忆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